2008年11月14日 星期五

義大利Tommasini super prestige 手工彩繪車架

話說我的一位朋友,受到鋼管車的荼毒,一直在找一台經典又可以傳世的好車,這句話又要考倒一堆專家了,歐洲可說是跑車的天堂,要經典又可傳世的單車品牌那不知幾凡,多如過江之鯽,你問10個人,保證答案也是綜說分云,這東西沒有絕對的,就是憑個人感覺,你可以上網搜尋一下可以發現各式各樣的早期鋼管車如與雨後春筍般地出現,鋼管車重量雖然沒有鋁合金輕,但是她的路感是不可言喻的Q,有騎過的車友應該了解!

其實一般車友對義大利公路車的品牌都是一知半解,連我也不例外,常常上報上雜誌介紹的就是那幾家,Colnago, De Rosa Casati, Pinarello, Gios,...族繁不及備載,但是高知名度也有她的好處,可以從那麼多家義大利自轉車工房存活下來繼續經營的當然有她的道理啊,不過人紅是非多,什麼仿冒品的啦,台灣代工的但缺貼標啦,或台灣燒的車架銷回義大利再烤漆的啦...什麼狀況都有,除非你花大錢買心安,否則很多狀況不是我們可以掌控的!

話說回來,我那位朋友的需求我一直沒法回答,但幫人組車就是有個好處,可以把你的一些理想特過溝通付諸實現,一些平常你自己花不下手的零件可以經由代友組車的過程,讓你親身體驗一下!我這人就是這樣,玩一件東西就要玩到精,以前常常搜尋有關單車的事物,有一次在一本日文雜誌(日本有關單車雜誌相當多本,而且本本製作精美,不像台灣...當然啦,單車人口還是有差啦)上看到一台鋼管公路車,就愛上她了!

那好吧,我就跟朋友說,不要找那種路上很多的Colnago,要找鋼管車就找路上少見的,當時Tommasini台灣還沒人代理,嗯,就這牌子,因為我在雜誌上看的直流口水,能擁有一台多好啊


以下幾張照片是翻拍雜誌上的,效果較差,多包含






結果我那朋友真的發揮契而不捨的精神,到處訪查搜尋,還真的給他找到一個適合東方人身材的Tommasini super prestige 車架,據說還是特別從義大利找回來的啊!


奇怪,Tommasini到底是何方神聖,現在這個年頭,怎麼還有出鋼管車架啊,這是令人神往啊,剛好手上有一本義大利自転車工房物語(イタリアの自転車工房物語)的日文書,這本書介紹義大利49家自行車工房跟探訪4間自行車博物館與一間守護著自行車手的教堂Santuario Madonna del Ghisallo,算是「單車人的聖地」吧。




趕快查一下,原來Tommasini這家工房位於義大利TOSCANA,有去過那邊旅遊的人應該知道,很漂亮的地方,1957年由Irio Tommasini創業,從業人員14人,100%生產公路車車架,年產量1500~2000支,這些都是書上描述的,現在有沒有不一樣,可以逕行上官網查看







好了,廢話不多說了,既然車架弄到手了,接下來就準備零件,零件不是用最新最高檔的來搭就會好看,這款鋼管車架不是那種一定要搭古董級逸品零件的骨董車架,少了這一層顧慮,可以省下不少錢,零件配色定位在銀色,如果搭配日本Shimano零件整體看來會怪怪的,那也不用考慮了,就選Campagnolo 10速第三級Centaur,忘了那一年份的,就是都銀色那款,不過有牙頭碗跟大尺盤與BB可是選擇第一級Record,本來飛輪也要選Record,但剛好預算用完了,就先用centaur!



10速煞變把


附掛式前變


後變


12~25T10速飛輪


Record 有牙頭碗跟大齒盤及BB


輪組部份,因為我蠻喜歡Campagnolo G3編法的輪組,就選擇該品牌中階產品,銀色Vento輪組,價格不貴外型又好看,所以就用上了這款...你看,前後輪都是G3編法,看起來有高級感~!




高壓襯帶


原廠輪組快拆


接下來的組裝,等頭碗逼入後,其他的就很快了,基本上#5或#4的六角板手就可以搞定,不過應力要鎖正確,過或不及都不行!

頭碗裝上後,前叉,龍頭及輪組就可以隨後上了




把手也可以裝上了,把手形式很多種,古典車架對於把手的形最好挑選傳統的圓形,當然顏色要選銀的!




夾器也可以裝上了


前變,BB跟大齒盤也順手一起裝了


後變跟飛輪


座桿,坐墊先裝上替代品,雛型就出來




漂亮的車架跟LUG接頭,配上Tommasini頂級鋼管前叉air


換上另一款座墊,快完成了,就剩下纏帶跟配線


車架算是淺色系,所以手把帶採用白色的會比較好看


鍊條掛上了


踏板裝上黑色輕量化的TIOGA,,試轉一下,還不賴!




初步完成了,就剩下一些收尾


















試騎:
這台車是2007年3月組裝完成,所以算是已經慢了1年多的舊文了,記得當時到馬路上試騎,反應算輕便,後續加速反應快,可能跟輪組有關,騎在不平的路面上感覺不算癲坡而且帶點Q的路感,應該是鋼管車架發揮功效,整車配色清爽,由藍漸層變成薰衣草色,應該是適合女生騎乘,後續交給朋友後,已建議坐墊跟坐桿可以換掉,外胎顏色也可以改成黑色,會讓車架表現更突出!


2008年11月13日 星期四

老婆的愛車VOODOO SOBO組裝過程

自從去(2007)年暑假用國旅卡買了KHS T3,當時也是排隊排好久,直接跟校長部落格訂,城市綠洲取貨!



那段時間帶老婆騎了去年的台北國際無車日,幾條河濱公園觀光單車路線,當暑假結束時,想說已完成階段性任務,上網讓給需要的人吧,沒想到一上網就秒殺,欲購買者的來信蜂擁而來,最後就讓給一位遠從新竹北上至台北的網友。

2008年初開始為老婆尋找適合的小折,這段時間先跟一位朋友借了一台Dahon Jetstream XP來騎,那顆SRAM的內變速花鼓,真的是好啊,聲音大又清脆,騎在河濱公園裡,當警示聲也不錯,這台車反應輕巧,輪組超級順,花鼓又有避震(雖然我是感覺不出來,聽說又容易壞,但使用起來好像還好),不考慮價錢下,老婆給這台車99分哦。



好吧,那就開始找Dahon的小折吧,各位應該知道,這2年不知怎麼搞得,小折變成搶手貨,跟以前蛋塔一樣,一時間洛陽紙貴,有錢還買不到你想要的耶,記得一次去RST,牆壁貼了一張Dahon型錄,問了一下店員某些型號,回答竟然是那些型號都沒貨,何時有貨也不知道,還有現場的現貨都是客人訂的,所以也沒車可以賣...挖哩勒...什麼世界啊[無言]

沒辦法,自己組車好了,組車一直都比買成車貴,這是一定的,但是在3-5萬元之間的等級,組車應該是可以好好發揮一下,不過頂級車跟低價車我個人是建議直接買成車是比較划算的選擇之一!

接下來要組什麼車,什麼零件,敝人前幾篇分享文都有交代,可以參考拙著:
大齒盤已決定Race Face Deus XC
組老婆的愛車-編輪組篇(SUN RINGLE Dirty FLEA + DTSwiss XR4.2d)

大齒盤跟輪組搞定後,最重要的2009年的狐狸尾巴當時一直遲遲未舖貨,當時跟國外訂Race Face Deus XC大齒盤時,5月份國外已經上市開賣了,本想一起訂,但最後填完信用卡卡號後,check out時竟然說不運送台灣,但大齒盤卻可以,真是的,再等下去我看今年暑假就又要過了,那還騎什麼啊,後來折衷了一下,前叉就先用SID Team頂著用!以後再換狐狸尾巴吧!

車架用VOODOO SOBO 16吋,我一直對VOODOO車架情有獨鍾,自己也不知為什麼,可能就是那簡單的設計跟頭標吧,當然價格也不高,以價值來說至少比市面上那些專門提供組車市場的車架好一點,價格又合理,算是不錯的選擇!



脫去外包裝


前三角


新款的下管標籤,車架前三角是鈧合金材質


上管型號標籤-SOBO


立管後方骷髗頭貼標,質感還不賴


上工具檯,雖然夾具間距可以調,最好加塊布料,免得還沒騎就磨到,心會痛啊!


換個角度看一下


準備上頭碗組了,用Cane Creek S2,質感也不錯,注意!網路上很多仿冒的,購買時要小心,原廠的看陪林側面有沒有打上Cane Creek標籤,每一樣零件質感打磨的很好。




頭碗逼入車架頭管前,先上點黃油,最好是用逼入工具來逼,上下力求水平,才不會有誤差,龍頭轉向才會順暢,沒有工具的話,也可以自己準備榔頭跟木塊及厚布,土法煉鋼自己敲,不過要有技巧,免得傷到車架零件,有沒有水平,我相信用眼睛來看,準度大概有限!沒把握的就請店家來幫忙,這時看交情,交情好的話不用錢!


頭碗裝好後,其他零件裝上就快了。


把所有的零件準備好,就可以動工了。


組車所需工具其實不多,六角板手一定要,安裝BB的工具(看哪一種規格的BB,使用工具不同),裝飛輪的工具跟活動板手,配線時需要的剪線鉗,調整變速器時的螺絲起子,如果要裝牒煞片需要星形六角板手,上鏈條時需要的打鏈器,所以也沒幾種,不過黃油是不可缺少的一項。

打開蓋子,看一下黃油的模樣!


先把前叉裝上車架,該抹油的上油,頭碗陪林等其他零件上下順序不要弄亂了


上下碗在逼入車架前,LOGO怎麼擺當然要先規劃好




輪組就上次自行手編的那組,SUN RINGLE Dirty FLEA花鼓+DTSwiss XR4.2d輪圈,馬牌內胎配上Kenda 390g外胎




接下來就把輪組裝上,除非你是用無內胎輪組,否則襯帶當然一定要準備


把襯帶裝入編好的輪圈裡


後輪需要的飛輪(SRAM PG-990)也一併裝上,工具就圖上那2樣


順便介紹一下這支頂級活動板手BAHCO,鋼材用料一流,瑞典製造的!


龍頭用Thomson Elite 4X 31.8mm,長度100mm,角度0度


坐桿 Race Face Deus XC碳纖維坐桿


以上這些零件裝上後,初步雛型就出來了






前變用shimano XT


後變用SRAM X.O




變把用SRAM X.O 把手用Race Face NEXT SL 31.8mm碳纖維


大齒盤跟BB用Race Face Deus XC,BB是外掛式陪林


外掛式BB的專用工具


大齒盤裝上後的樣子,前變只是稍微掛上,還沒往下裝到定位


零件裝上後的雛型


油壓牒煞用Avid Juicy 7,後來因為某些原因,牒煞改為Shimano XT分離式牒煞




坐墊用WTB Rocket V 真皮Ti弓,原本是要搭配FOX前叉,所以特別挑白色底的這款


把以上這些零件裝上,裁線管,配線,掛上鏈條,調整變速,基本上不會花很久功夫,但這時我手都黃油,已無暇拿相機拍照,就請網友自行想像了,基本上組裝完畢後就找時間試騎了!

試騎感想:
一連幾個平常日下午休假及週休2日,帶老婆騎了河濱公園單車道到漁人碼頭,鶯歌陶瓷老街,碧潭吊橋,潭雅神綠園道,老婆一路上常常掛著最大盤騎乘,我說儘量不要重踩,久了會傷膝蓋,結果老婆回我說:她沒有重採啊!半信半疑的我跨上去騎看看,嗯...真的感覺不出重踩啊,踩踏效率真是高,說的誇張一點,幾乎感覺不到大齒盤跟鏈條的存在啊!輪組轉起來又輕又順!





淡水渡船頭附近的星巴克咖啡


漁人碼頭




這台車後續還要稍做調整,油壓牒煞因為買現成的,不像組裝車,油管長度可以設計的剛好配合車架,所以油管還要裁管,但後來發現車架對我老婆來說有點小,可能最後會把車架給換了吧,到時油管長度再一併解決囉!